166 民謠
“好,現(xiàn)在來說個故事,事情是這樣的,有句民謠,是這樣說的。”
“奴酋女婿作鎮(zhèn)守,未知遼東落誰手,有事想求鄭之范,不若去找吳樹蘭,要是認識三流子,什么事情都好辦?!?p> “說是明末開原城的這個官員,推舉鄭之范的小舅子吳三流當官,因為這個吳三流就是個地痞流氓,所以百姓十分憤怒。”
“以至于當時有民謠是這么說的,吳三流子不是人,又罵人來又打人,吳三流子是無賴,又強買來又強賣?!?p> “當時遼人追溯遼東之地為受病之原,具體什么意思為師我暫時也不清楚,而且還說遼東左有三患,而建州的女真人不是?!?p>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當時遼人認為西邊的胡人才是最大的威脅,壓根就瞧不起在建州發(fā)家的女真人?!?p> “而且遼東的漢族基本上都是士兵和軍官們的家眷,即所謂的遼東于腹里地方不同,不是士兵就是軍官,不是軍官就是士兵,人人皆兵嘛?!?p> “正是由于這種比較特殊的居住環(huán)境,高淮亂遼之后,朝廷善后措施不到位,導(dǎo)致當時有很多遼人都想去投靠努爾哈赤?!?p> “說是很多青壯年因為不堪忍受高淮的迫害,紛紛逃到了建州,而遼東只剩下了老弱病殘,這也是遼東為什么自朝鮮之役后到天啟元年二十年間,遼東兵力一直不能恢復(fù)的根本原因?!?p> “而努爾哈赤那邊,對遼人的到來也表示歡迎,畢竟能充實戰(zhàn)斗力嘛,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努爾哈赤還說了,雖然在建州生活環(huán)境不怎么樣,但好歹那些遷過來的遼人不再受到高淮的迫害了。”
“于是遼東之后又出現(xiàn)了這么一句民謠,說,生于遼,不如走于胡,意思就是說,生在遼東,不如去遼東發(fā)展?!?p> “到了明神宗朱翊鈞時期,官場混亂,倒行逆施,不顧國家安危,他不僅不上朝也就算了,還重用了大批太監(jiān),讓太監(jiān)去地方征稅,哎,這就導(dǎo)致了很多像是高淮亂遼那樣的事件?!?p> “那些奉旨開礦征稅的太監(jiān),打著皇帝欽差的旗號,個個如狼似虎,無惡不作,最終激起民變,兵變,商變,最后就是叛亂了。”
“當時全國各地幾乎都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而且開原城的情況是最為嚴重的?!?p> “高淮被派到遼東,為害遼東十年,導(dǎo)致遼人人心惶惶,人心思逃,覺得逃到內(nèi)蒙古和建州都比要繼續(xù)待在遼東還要好?!?p> “吶,于是民間又傳出民謠了,就是剛才為師說過的那句,生于遼,不如走于胡?!?p> “有史料記載,說是弘治元年,那是公元1488年,遼人逃亡的現(xiàn)象很嚴重。”
“到了隆慶五年,也就是1571年,開原城設(shè)置兵額五千人,結(jié)果跑了一大半?!?p> “萬歷七年,也就是1597年,遼東軍民逃亡了一大半,他們有些逃到了內(nèi)蒙古,有的逃到了建州,甚至還有人躲到了島上,反正就是避重就輕,往而不返?!?p> “《明實錄》有記載,說是萬歷三十年,遼東鐵騎一共六萬多人,因為徭役嚴重,于是好多人就跑了,跑哪兒了呢?跑到建州加入努爾哈赤去了?!?p> “所以說,生于遼,不如走于胡這句民謠,真實反應(yīng)了明朝后期遼東的情況,這是當時遼東的真實形勢寫照?!?p> “一些士兵,本來是不情愿來當兵的,最后還要被軍官和太監(jiān)壓榨剝削,不跑就怪了。”
“萬歷二十五年的時候,遼東配備兵額十五萬人,到了萬歷三十年,才征得六萬多人,而且這六萬多人后來還跑了一大半,導(dǎo)致遼兵戰(zhàn)力不足?!?p> “時任遼東經(jīng)略的熊廷弼也說,整個遼東的兵額實際上就六萬人,但后來還跑了一半,現(xiàn)在雖然有兵力八萬人,但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來混口飯吃的,實際上能打仗的也就兩萬人左右。”
“當時沒有逃跑的士兵,一聽到朝廷又要征兵,只能哭,而且還要把老婆孩子賣掉,以換取快刀去打仗?!?p>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當時去當兵,還要自己掏錢買兵器才能上戰(zhàn)場,沒錢的還要賣老婆孩子換錢買刀?!?p> “而那些逃跑的士兵,因為忍受不了朝廷的壓榨,于是跑去投奔努爾哈赤了,其中不乏一些技術(shù)人才,比如說操縱火器的士兵?!?p> “好,背景你了解了解就好,你只要知道當時遼東軍民不足,遼人對朝廷派來的軍隊不信任,且戰(zhàn)斗力不足就可以了?!?p> “現(xiàn)在繼續(xù)來說正事兒,說是浙兵和白桿兵被女真人按在地上打,但遼兵就是見死不救,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能想到這其中的緣由了吧?”
“再加上朝鮮之役的時候,白桿兵和浙兵就和遼兵有過矛盾,不僅如此,哎,白桿兵和浙兵也是矛盾重重?!?p> “早在白桿兵和浙兵聚集在京師準備出發(fā)增援遼東的時候,就因為一言不合打了一次群架,各有死傷,連火銃大炮都用上了?!?p> “不過當時還是在京師,雙方也沒有大動干戈,這事兒后來就不了了之了,只是沒想到,更激烈的還在后面。”
“因為遼兵和浙兵以及白桿兵都自信滿滿,認為自身戰(zhàn)斗力滅掉努爾哈赤不是問題,于是都想等他部被干掉了再全力出手?!?p> “所以說,遼兵白桿兵浙兵在大敵當前相互使絆子也就算了,而且還互相不信任,就更別談配合了,最后沒想到他們都被努爾哈赤給逐個擊破了?!?p> “現(xiàn)在來說事情經(jīng)過,那是公元1621年,天啟元年?!?p> “那年,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因為某些原因被逮捕回京,由袁應(yīng)泰代替遼東經(jīng)略,不過這個袁應(yīng)泰新官三任三把火,一來就干了不少糊涂事?!?p> “至于什么糊涂事,咱們暫且就不說了,但努爾哈赤正是趁著袁應(yīng)泰失措之時,出兵南下,于三月率軍直逼沈陽,并且于十三日下令進攻沈陽城。”
“哎,就在沈陽即將被努爾哈赤攻破之際,在城外渾河岸邊駐扎的一支由白桿兵總指揮秦良玉指揮的白桿兵正在躍躍欲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