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漸寒。
進入臘月,行人們帶著狗皮帽子、穿著厚厚的夾襖,在北風中行色匆匆。羊肉串兒早成了過去時,而那清熱解火的那綠豆糖水再也無人問津,皆因放在戶外,被西北風吹過片刻便成了綠豆冰。
臘月初八這天要吃“臘八粥”,這是紹興十年,自朱仙鎮(zhèn)大解后京畿、京東等地興起的風尚。不同于后世的八寶粥,這相州的臘八粥因地制宜,用盛產的小米、柿塊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稱“柿疙瘩白湯”。淳熙元年是個好年景,農家有了余糧,紛紛進城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忙著裁衣、封賬、置辦年貨,粥也喝得香甜些。農婦在太陽未出前將粥做好,扳上南墻一谷堆兒,口曰:‘臘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墻一谷堆兒,小鴰不蹬俺家谷”,預祝來年的五谷豐登。
程家的檔子,也早早收起秋時慣用的燒烤爐子。清晨應景兒的掛起上書“粥鋪”的布幡,小小的店鋪里搭了三個土灶,上置大鍋,熱騰騰冒著蒸汽,空氣中夾雜著溫暖香甜的味道。趕早市的人們,抵不住那肚子一陣咕咕作響,便會坐在店里旁尋些暖意。女子往往會點上一碗熱騰騰的紅棗粥,男人則更偏好肉糜粥多些,小兒貪吃,甜甜蜜蜜熬得粘稠的紅豆糖水最是適合。吃罷早點,肚子里暖洋洋的,便開始年前的忙碌。
小丫雖然會上灶,卻畢竟年幼,冬天就不出門了。因此粥鋪的生意由楊三姐兒里里外外一手操持,由寅時初忙到辰時正。這世道上的閑言碎語毫無道理可講,三姐兒在魚市街賣茶水,人們覺得那不入流的骯臟地界,拋頭露面不是個好女子。然而學得這一手熬粥的本事、還能在繁華的東大街站住了腳,她卻又得了個善操持的好名聲,人們提到她,漸漸地不再是那個“魚市街賣茶水的楊三姐兒”,而是“好手藝的粥鋪娘子”。有那愛算計的貧戶人家,便覺著這樣的女子討回家里,還有門手藝、能賺家用。已然有些人家的打聽她的婚事,卻是顧忌著她那對爹娘。
衛(wèi)大郎有時候會來喝粥,看著三姐兒利索地操持檔子,卻對自己一個羞澀的眼神也欠奉,有種被無視而空落落的感覺。人總是這樣貪心不足,就算自己不喜歡,也希望仰慕的人越多越好。第一次被人傾慕后而又無視了,砸吧砸吧嘴,衛(wèi)大郎的粥喝得沒滋沒味,撩起衣袍便默默走了。
三姐兒早已經看到了衛(wèi)大郎,她日日帶著那本論語,便是想趁著他過來還給他??墒沁@早晨如此忙碌,一時不察這人就又走了,她也只好將論語隨身帶著,想著下次再說。如今她的日子忙碌而充實,到現在總算是過出了一點兒眉目。早餐賣完后,巳正時分李四接檔,三姐兒就正好去跟李四他娘學上灶。李四是個偷兒,卻也上過幾天私塾,知曉禮儀、男女大防也在意著。而對三姐兒來說,她那名聲再經不得起風浪,因此兩人雖然同在程家檔子上工,卻話也沒說過三句。
“這越是簡單的飯食,越考驗灶上功夫。冷水泡米、開水煮粥。先用大火煮開、再改小火熬米油。李四兒的娘親一邊在灶臺旁邊絮絮叨叨,一邊教導三姐:“唉,到結開鍋蓋子的時候,這粥呀,是水米分離,還是米香四溢,全看熬粥娘子的本事!”
灶臺上咕嘟咕嘟冒著熱氣,老太太、三姐兒和小丫就坐在旁邊,一邊烤火閑聊一邊手中不停做些零碎活計。
“嬸子,小丫的夾襖縫好了,你瞅瞅?!比銉阂噌樉€,又把線頭細細隱了起來,攤開手中針腳細密的小襖給老太太。
“姐兒你就給她縫個衣裳她就高興了,這花啊草啊費那閑工夫干啥。你嬸子我,以前年輕的時候不懂,熬壞了眼睛,這臨老了才看不清了。”老太太畢竟年紀大了,眼神渾濁看不清楚。李四兒自己的衣衫,平日都是他一個大男人,下工之后一針一線縫補,而小丫更是,哥哥和娘的舊外套草草修補一下就套在身上了。今年家里有了余錢,扯了些新布料,老太太就拜托了三姐兒也給自家閨女縫個小花襖過冬。
“嬸子可別這么說,快過年了,小丫今年穿上新衣服,定然高興!”看著小丫欣喜地換上手里新衣裳,小心翼翼摸著上面的點點桃花,三姐兒看著高興。不由想起自家大姐以前在家的日子。隨著手里余錢增加,日子一天天好過了起來,三姐兒就會幻想,若是日日在這程家鋪子做下去,是否攢上一筆銀錢,托那鏢行的人去南邊兒找找沒了音訊的大姐?
“嬸子,我四哥在家嗎?”門外響起了王伍的聲音。
“伍哥兒啊!快進來喝口熱水,這個時候,李四兒在上工呢!”老太太一聽門外的聲音,就知道是王伍過來了。王伍家也不遠,也有個生病的老娘,這些年跟李四兒兩人都在街上打零工,兩人孟不離焦的最是要好。
楊三姐兒忙避到了里間,她不喜歡這個王伍,這人的眼神直勾勾的。這已經上工有一段時日了,這個時間去東大街就能找到,這么好的朋友,若是真心要找,怎會到家里來尋?
“嬸子,你是不知道,這幾天娘的身體又不好了,藥材金貴得緊,您能不能跟四哥兒說說,讓他在那程家的檔子上,給我也安排份差使?”王伍的聲音低低傳來:“我看四哥兒忙里忙外也是辛苦,他要是跟東家說忙不過來,這不就順便把我也弄過去幫忙了嗎?”
“伍哥兒啊,你也知道,這程家,那對我們是有大恩情的。就不說這,人家東家的鋪子要雇誰,哪有我們說三道四的余地?”老太太說道:“我這倒還有些藥,你看看能用上不,我給你包去?!?p> “呦!小丫今天穿了新衣裳?轉一圈兒給哥哥瞧瞧?”老太太悉悉索索地打開柜子找藥材的空檔,王伍看著喜滋滋地試穿上新襖的小丫問道。
小丫聞言轉了一圈,比劃了個“八”,撓了撓頭,又想比劃個“九”又想比劃“七”,自己究竟幾歲?回來問問哥哥,她也不確定了。
“來,伍哥兒,你看看這些藥用得上不?”王伍臉色不好,沒搭腔,老太太眼神渾濁也看不太清楚,又從袖子里摸出一個小布包,數出來一半的銅錢,對王伍說道:“家里還有點兒過年的余錢,你先拿去用!”
一邊出門,一邊掂量掂量手里的錢,王伍到底是不滿意。他和李四兒都是混混出身,如今那李四支撐著程家的檔口,倒是像個掌柜的一樣了。依著王伍的想法,那檔子多雇一個人,還不是李四兒一句話的事兒?忘恩負義的東西!也不見這些年,是誰照顧他娘他妹子了!
王伍離開沒多久,三姐兒也起身告辭了。她在茶水檔子這些年,自是練就了些看人的本事。這人雖然看著斯文,與李四那種直心腸不同,總有幾分心術不正的感覺。只是那王伍是人家多年的鄰居,有些銀錢上的往來,哪輪得上自己這外人指手畫腳?這么懷揣著心事出門,楊三姐兒沒發(fā)現,自己那放論語的布包留在了李家。
?。?p> 謝謝JareauMM的pk票!謝謝大家的推薦!